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科学课堂
----魏鹏
【摘要】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,孩子们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认识世界、看待世界?小学的科学课堂,即是孩子们通往这个世界的一个通道。科学课的课堂探索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适当利用信息技术,可以极大地丰富科学课的课堂,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拓宽孩子们的视野,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,成就多彩的课堂。
【关键词】科学课堂 信息技术
小学中段的学生,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实践基础,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在逐渐加深,对参与科学的探究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。因此,教师要循序善诱,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。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包括了科学知识,科学探究,科学态度,科学、技术、社会与环境四个维度。课程内容划分为物质科学、生命科学、地球与宇宙科学、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。我们在科学课堂中,利用信息技术,融合图像、声音、模型等于一体,极大地为孩子们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扰,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,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,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。
一、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
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的应该是“儿童的科学”。我们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、探索科学原理的同时,应当考虑到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孩子们对科学课堂感兴趣,就是打开探索新世界大门的第一步。多媒体能够为孩子们展现多彩的图像、生动的视频、优美的声音,这些都是最直接刺激儿童感官的内容,为他们创设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探索欲望。我在《水到哪里去了》这节课中,利用视频资料,给孩子们介绍了地球上的水资源、生活中一些关于“水”的例子,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,创设了一个情境课堂,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科学课堂的学习中来。
二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中的问题
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正在逐步提高的过程中,有些孩子稍强,有些孩子则略显逊色。在科学课堂上,如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?如何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?若学生缺乏主动性,则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阻力。在科学课堂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,学生理解起来亦有困难。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,就能化抽象为具体,化枯燥为有趣,化复杂为简单。例如在《运动和位置》这一课,学生会遇到一些困扰。这时可利用信息技术,构建场景或者模型,让学生切实可见地认识物体的运动,帮助他们深刻理解“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?”这个问题。科学课堂上,利用信息技术及时、准确且多样化的引导,达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。
三、信息技术成就多彩课堂
科学课堂离不开探索和创新。想象力的创新的源泉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,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。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直观、形象的演示,使学生加深理解,在脑海中呈现出可视化的场景,从而引导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,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。例如学生对于“月球”感到既熟悉又陌生。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,在计算机上构建模型,给学生呈现一个画面清晰、动态感强、信息量大的“月球”。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,为学生构建一个“近在眼前”的月球。通过这样的动态学习,学生将深刻理解、牢牢掌握关于月球的知识。利用信息技术,把不可能的变为可能,成就了多彩的课堂,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。
在科学课堂上,结合信息技术的学习,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。多媒体融合图像、声音、模型等于一体,极大地为孩子们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扰,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,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,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。教师适当的应用,往往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极大地丰富科学课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