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语文低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
潘红梅
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
人的一生,都在路上。纪伯伦曾经说过:“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。我不愿意站住看着队伍走过。”基于这种态度,也忠诚于自己内心的执着,虽已不再年轻,但依然从2009年开始,在学校的带领下,在语文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路上,且行且思,(并)成长着、收获着……
一、 课前
双管齐下抓预习:
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字词和朗读教学,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内容,要他们把自己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展示出来,一定要让孩子们先充分预习。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,预习布置不能太复杂。
(一)对于(一年级)刚开始学课文的孩子,为了让他们懂得怎么预习,一年级(删除)我把预习调整到课堂上来完成,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“四字”预习。
1. 读:要求大声朗读3遍
2. 标:按要求标出自然段
3. 圈:会认的字在书中圈出
4. 注:在书上给“我会认”的字注音,口头组词两个
(二)到了二年级,我认为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,知识的积累,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之以前有一定的提高,基本能读通课文,预习的方式也要随之不断地调整,我想是时候在读课文上下功夫了。如:在布置预习《数星星的孩子》时,我想文章大部分是人物对话,所以读文时要揣摩人物心理,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要求:
1、上网查阅张衡的有关资料
2、奶奶、爷爷、张衡的对话该怎么读
3、张衡是怎样的一个孩子,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
对于第3个预习要求,孩子们一般找不到北,只是泛泛地说张衡是个聪明的孩子。我会让孩子反复(地)去朗读课文,从文中找到描写张衡的句子来进行具体分析。如:一颗,两颗,三颗,一直数……几课(几堂课)下来,孩子们也都会依样画葫芦,对于句子的分析(也)越来越有见解。慢慢地,我就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学习预习,有了同学的帮扶,他们能预习得更好!
到了三年级,我才放手让孩子们回家预习,并要求家长签名登记。有了之前的铺垫,孩子们的预习本完成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二、课中
(一)互帮互助促合作
有了充分自主的预习,才能有东西与同学交流,课堂上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,展示是否顺利,是否精彩和合作学习是息息相关的。怎样的管理才能让合作学习做到有序、生动、高效呢?
首先我考虑到小组的设置,人数必须由少到多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,先让同桌之间互读、互查生字,让识字量多的孩子带动识字量较少的孩子,及时跟老师汇报。到了一年级下学期,慢慢地过渡到四个人一组学习,组长组织,孩子们在学习生字、朗读课文这两个板块中依次进行。当孩子们配合较默契的时候,再过渡到六个人一组,挑选出正副组长,几个学习板块同时进行。在小组合作的初期,我发现孩子们活动的速度总是不同步,完成的速度不一致,有快有慢,很难收回来。所以我就想到了整齐划一的口令和击掌管理。到了2、3(二、三)年级,我淡化了口令指示,改为用小方盒呈现,如:任务完成、我聆听、需要帮助等。
俗话说:“鸟无头不飞,兵无将不勇。”小组的指导中还需要培养一个“火车头”。在选择小组长的时候,我一般都会挑一些发言积极,表现欲望强,善于进行有效组织的同学。为了让组长们能更好适应这种合作学习方式,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所有小组长上一节培训课。
为了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能够有效地进行,我每周评比一次优秀小组、优秀组员。这样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,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,使学生更认真、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。
(二)大方自信来展示:
最能赢来眼球的自然是汇报展示,这也是让学生最有成就感的一个环节。展示成功了,孩子们获得莫大的满足感,自主预习、合作交流就越发地积极主动了。这样,我们的教学改革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当中。真正上课展示的时候,对于孩子们的展示,经常会让老师(出现)急眼的时候(替换情况),但我经常告诉自己,要沉着要冷静,对于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,能够站到台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,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了。这样相对平和的心态让我在孩子们展示的时候多了一份宽容,积极地鼓励让孩子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,展示自然也就大有长进了。
明确汇报展示的要求:
1.仪态自然大方 B.声音响亮 C.表达自然流畅。
2.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,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。
3.展示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、有特色的。
4.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准备过程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指导。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善于用语言来串讲,我经常会教孩子们说:大家好,现在由我们带领大家学习生字词,请大家跟我读,我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记住这个生字:编故事、猜字谜等。
5.教孩子在展示的时候要学会上下互动。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,如果台上展示的同学只是单方面讲述的话,台下游离会是很自然的事情。所以作为老师,也是总导演,一定要多设计互动环节,加上动作、节奏,孩子们往往就能被吸引过来。譬如:学习生字时可以采取“跟我读”的方式,台上同学读得对,台下同学就跟读;台上有错误,台下举手纠正,大家再跟读。被点评的同学,要认真倾听,并真诚感谢。无论是点评和被点评,最后都会得到老师的评价。就在这样的评价中,学生的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言行礼仪等都逐步得到提高。
三、课后
注重拓展和延伸
要学好语文,不仅仅要利用好课本,还要注重在此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。比如二年级下册《画风》一课,课后练习:你还想怎样画风?在学生表述完自己的方法后,可以实时延伸,提出:风看不见,摸不着,香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你会画吗?声音呢?
除了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模仿写作方法,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,我还积极督促孩子们加强阅读,去感受语文之美。学校给每个年级的孩子都配备了《语文主题学习》系列丛书,在每个单元学习完后,我会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。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是关于秋天的短文,我会要求他们课后读《秋天到》、《火红的枫叶》等,去感受层林尽染的秋天图画。
教育是个慢活儿,千万不要急功近利。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,只有开始,没有结束,要有长远的目光,更要有足够的耐心。只要我们一直坚持行走在路上,终会听到花开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