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合教育故事
——遇见不一样的你
福田区福南小学 潘红梅
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了,每次带完一个班,新接班的时候,心里都非常忐忑,希望分到班的里孩子一切正常,但是总有不遂愿的时候,这么多年下来,遇到了很多特别的孩子,也深深了解到“融合教育”的真谛——让残障儿童进入到普通班,并促进在普通班学习知识的一类方式。
每年的八月二十几号,都要对新生进行入学训练,今年也不例外。8月26日,我早早来到班级,为了营造一个温馨的气氛,我在黑板上画了简单的版画,并写下了欢迎词。学生陆续来到教室,在家长们离开后。我环视了教室一圈,孩子马上安静下来。开始点名了,当我念到“赵晓星”的时候,没人回答我,再念一遍,终于有个声音应了,带着长长的拖音,我循着声音看了过去,只见一个男孩子单独趴坐着,正愣愣地看着我,一只眼正常,一只眼满是血丝,泛着红,仔细一看,好像没有眼皮。心里一紧,这是咋回事?
一节课正常的训练完成后,中间休息,我才发现,教室门口一直站着一个家长,我赶忙对她说:“学前训练是每个一年级新生必须要经历的,你可以离校了。”她说:“我孩子有些问题,我要陪读。”听完这话,我心想:这是有多大的问题呀,第一天就要陪读。
等到放学时,其他孩子都离校了,门口站着一家四口。原来赵晓星还有个妹妹刚好也读一年级,爸爸妈妈告诉了我孩子的实情,原来赵晓星智力低下,眼睛天生残疾,并伴有多动症。看到父母眼泪汪汪地站在我面前,生怕遭到我的嫌弃,为人父母,我心里也非常难受。我问他们:“孩子这种情况,怎么不去上特教学校呢?”他们说因为没有深户,没办法上这种学校。
每个孩子都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,既然分到了我班,那就只有接受他,面对他了。从此,在二楼长长的过道里,在我班的教室后门,多了一位特殊的听课者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发现赵晓星有这样一些问题:1、在安排队形时,其他孩子都不愿意跟他一排,说是看到他的眼睛会害怕;2、一节课下来,他有时候会很烦躁,会突然大喊大叫,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;3、每次跟他谈话时,他只是简单地重复我的问话,更多的时候是要妈妈在旁边教他怎么说,然后他再重复。
我想,他的父母之所以选择普通小学就读的原因,除了户口原因外,更重要的还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多跟正常孩子接触,尽可能地融入这个社会。班上有部分孩子害怕看到他的眼睛,不爱跟他玩。怎么让他快速融入班集体呢?
1、以个别带动集体,鼓励几个大个子男孩跟他一起玩游戏,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,当其他孩子没带笔、尺子的时候,主动借给其他别人。这样一段时间后,好几个孩子都愿意和他玩了,在他们的带动下,其他孩子也慢慢能跟他一起画画、聊天,大家再看到他的眼睛也不在害怕了。
2、情绪不稳定时,要适当转移注意力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我发现赵晓星听课久了会烦躁,控制不住情绪时会大喊大叫,影响课堂纪律。和他妈妈交流后,知道他比较随性,受不了太多规矩。每次他狂躁时,他妈妈总是一下子把他拉出教室,有时甚至捂住他的嘴巴。我想,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,因为不确定他什么时候爆发。我想,每个孩子总是期待被关注被表扬,于是,我就请他起来认个字、读下拼音,再适当表扬一下他的坐姿,还鼓励他和妈妈一起去帮班级分书、打扫卫生等,转移他的注意力,这样的方法很有效果,他的症状有所改善,狂躁的次数明显减少了。
3、鼓励专业干预。这几年,融合教育渗透到每个学校,学校来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,针对赵晓星的情况,我积极和专业老师取得联系,请她们来到教室,近距离地观察孩子的情况,以便有的放矢,从专业的角度来引导。融合教育的老师每周给他安排了两节课,当孩子情绪极度不稳定的时候,也可以随时到心理健康教室上课。在那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,他很投入,非常喜欢做一些沙盘游戏,还特别喜欢画画,看到我把他的手抄报贴在墙报上,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每个孩子都是天使!可能,这些特殊孩子的翅膀折了,需要我们共同扶正。“融合教育”是学校和家长的融合,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,面对问题,不能着急,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收获,和这样的孩子打交道要做好充分准备,打持久战,搞好战略配合。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,遇见你,让我更能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!